美满小说网
美满小说网 > 重生1999:开启黑科技时代 > 第1109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09节

 

更纯粹的真空环境,更大的电磁作用力,时速突破四千公里每小时!那真是瞬息万里,一步到达!

而要达到这样前提,管束通道的强度难以想象,起码现在搞不出来,硬要搞出来,成本又太高,不适合推广。

所以,陈潇才会对勃拉姆斯说的硅藻如此上心,这玩意,能繁殖,能培养,这不正好顺应了长天科技的发展思维吗?一切材料都能培养出来,无污染,可循环,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资源。

“诸位,把管束通道的具体强度数据都总结整理下,抗压,抗弯,抗扭这些全都要,我们就从硅藻入手!材料部门这边对接一下养殖部门这里,要对现有的硅藻进行改造,现有硅藻无法胜任。”陈潇让两拨人分头行动。

云霞区的生物学大牛也参与了新型硅藻的培养工作。

生物学,微生物科学,遗传学家,基因学家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凑在一起开始尝试攻关。

思路也不复杂,就是不断地筛选。把硅藻分成许多份,分裂一段时间后就将硅藻的外壳给收集起来测试强度。

多次测量后,确定哪个群体的硅藻基因更好,能产生强度更高的二氧化硅。那些基因较好的硅藻拿出来继续培育,继续收集对比硅藻外壳。

为了加快速度,长天科技还直接对硅藻的基因进行编辑,确定关键性的基因。之后再发挥细胞全能型的作用,让单个基因或者细胞直接发育成为完整的硅藻。

人工进行筛选和基因编辑双管齐下,最快速的找到合适的硅藻。在这方面,勃拉姆斯有不错的心得,帮助团队节省了很多时间。他甚至还把自己的猜想给贡献了出来,让另外的群体尝试。

好在勃拉姆斯的想法是对的,无形中提升了硅藻的性能。

促进硅藻快速生长的生长素也在配合着研究,这种产品的生产,自然不能把产量交给自然,自己需要稳定高效的生产模式。

物理项目组也在不断地进步,通过改变列车的外形,启动的着力点,速度再次提升到新的高度,已经突破了两千公里每小时。这已经是现有材料的极限了,再快一些,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那些管束通道已经很厚,材料超贵,根本没有推广的价值。陈潇早早设定了管束通道的重量,厚度,乃至半径,所有的研究都要在设定的框架内进行,要是研发出来不能用,没时间没成本后面慢慢改的。

管束通道的搭建方法在同步进行,工程大牛们根据硅藻的特性,筛选了规定规格的外壳,以蜂窝状排布在预先搭建的圆柱型罩子上面,这一搭建不要紧,问题立马出现了。

这些外壳都是死物,直接贴会因为水分丢失而失去粘性,整块整块的掉落下来。如果用胶水来缝合,成本先撇一边不说,以后施工怎么弄?一块一块的拼接上去吗?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便硅藻能产出超强外壳,那么管束通道也建立不起来。

工程组的大牛立马开会。

“要不,用水泥打底,把硅藻外壳给掺杂进去?”

“密封性没法保障,没有覆盖的缝隙会成为大气压强的突破口。”

“不就是一个大气压强嘛,有什么好怕的,十六匹马就能拉开的力量。”

“你知道个丁丁!列车高速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巨大能量成本算过没?按照你的逻辑,现在搞出玻璃的就行了。”

“不行!还得问问车辆设计那边的想法,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启动停止方式,不然的话,我们对于强度根本没有概念!”

列车项目组那边也在探讨列车的启动和减速的方法,最大程度的降低其中的力场对于整个管束通道的压力。

他们经过反复的讨论,设计出了“弹弓法”。简单说就是启动的磁场就设定在导轨上,只覆盖列车底部,然后再如同弹弓一样,将列车从静止状态加速到极快的速度。列车就是个那个弹丸,磁场就是那个弹弓皮筋。

此后,磁场就会消失,列车在真空环境内悬浮着,无阻力的前行,需要加速就在某个地方施加磁场力。

当列车准备要停止下来,前方的磁场提前打开,力道由小变大,犹如一个弹性的弹弓把快速袭来的东西接住一般。等到了列车停止,磁场消失,弹弓自然也就不会反弹。

这个想法靠谱,就是对距离有点要求,但是比起另一个方法来说,已经好了不少。

有个人提出过一种办法,那就是靠着空气阻力减速。具体的方式就是,在站点前后的若干距离设置闸门,当做减速区的入口。列车通过这里的时候,空气缓缓进入,车速自然就降低了。等到人们上车下车后,这段距离抽干空气变成真空再发车。

这个提议让大家脑子都炸了,即便后来做了改进,说是上下车的时候更多的闸门落下进行切分,以最快的速度抽干前方与该段的空气再发车。但是这么多闸门开启,关闭,对管束通道的密封性是个巨大的挑战。

更不妙的是,拦下这样高速运行的巨兽,管束通道承受的压力太大。

还不如只用磁场,管束通道就只用思考密封和大气压强的问题就行。

工程组的人跟列车项目的人交流信息后,心里松了一口气,踏马的,真是不拿施工的当人看了是吧!空气摩擦停车法?这样通道谁能搞出来?也就是材料组的没来,不然就得动手打人了。这么快速行驶的列车跟空气摩擦,就像火箭飞上太空一样,车身得啥材料啊?本来只用思考车底的事情,那就得思考整台车的问题了。

工程组的成员比较“满意”的回去继续动脑如何搭建管束通道,最终他们选择了通过磨碎硅藻外壳再重组喷涂的方式来建造。

把大量的硅藻外壳甚至是硅藻丢进缝隙极小的滚轮式碾碎机进行分裂,期间还要用上超声波进行震荡,使得硅藻外壳破碎得更加细小。

然后喷洒在预先搭建的模子上,喷涂数层,这时候,硅藻还是一种存活的状态,自发的进行分裂,然后链接起了这些碎片,保障紧密贴合,没有空余。

模型做了几个,强度非常高,工程组的成员开心到飞起,总算能交差了。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更好的消息传来,生物材料组那边的成员培育出了新型的硅藻,这些硅藻的外壳不仅有二氧化硅,还有纤维状的管束,这些管束将二氧化硅外壳给聚合在一起,即便是分裂了,也会慢慢恢复原装。

这样一来,整个管束通道那就是一个巨大的整体!无数的二氧化硅晶体被无数的纤维状管束链接在一起。

这个成果来之不易,差一点就被丢弃,好在大家对每一份标本都有事后检查三轮的习惯,这才发现了某个培养皿内地硅藻已经形成了一体。

这个习惯也不是谁都能玩得起的,一般的实验室压根就没这么大的地方放置被初步淘汰的硅藻培养皿,也没有这么多的人员耐心的做复盘工作。

发现了这一异变硅藻的实习研究员,已经被确定下半辈子衣食无忧了,丰厚的分红让她几辈子人都花不掉!

长天科技就是这样的机制,谁发现,谁得利。如果是正常的学术来说,学生的发现都算是老师的成果,下属的成果也都算是上级的功劳,很多大佬其实是掠夺了学生,下属的智慧成果。在陈潇看来,这太打击大家的积极性了,所以坚决不学以前那种恶劣习惯。

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好,长天科技的科研人员什么时候都打了鸡血一样,任何岗位都兢兢业业,哪怕是这个给培养皿复盘的枯燥工作,实习研究员都干得热火朝天。

得到初始的硅藻种类后,长天科技立马对其基因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